凤凰艺术 | 杨诘苍:若要洞悉世界,需趟过这一片幽邃且寒的尸陀林
近日,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推出艺术家杨诘苍个展“六二禅”,由杨天娜担任策展人,展览呈现杨诘苍的循环录像作品《六二禅》,及过去十五年中创作的三组迥异的作品:《阴功轴》、《花环》和《还是花》系列以及《十一日谈》和《比天堂奇妙》系列。以下是“凤凰艺术”带来的现场报道。
《六二禅》是近日艺术家杨诘苍,于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的个展标题,也是他的一部循环
录像作品的名称。在作品里,艺术家如中国神話里的雷公一般,显出诡谲狰狞的面容。《六二禅》
听起来像一个禅宗公案,“公案”通常是一种短问答或动作,将课题引向更大层面之指引:一种脱离主
客体二元论述的超然物外之态。
▲ 杨诘苍《六二禅》录像,1’09″
杨诘苍的许多作品中都为观众呈现出这种超越二元的立场:无古今之分,亦无东西之隔,政治正确和颠覆共存,美丑和好坏并立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或许雷公的狰狞之相 在艺术家的眼里正是祥瑞之兆。这种对于中间态的认知和超越常规辩证法的世界观,是杨诘苍自创 作初期以来的思考和工作方式,也是他以更深邃、更即时地介入人生与现实的核心思想。
在展览现场,两件巨幅画作,呈现于展厅两侧,它们便是《十一日谈》系列。十四世纪,在西方正逐渐走出中世纪黑暗时代的边缘,意大利作家乔万尼·薄伽丘以欧洲黑死病时期为背景,创作了长篇著作《十日谈》。
▲ 杨诘苍《十一日谈-金日》绢本重彩裱于画布,8联,244.5 x 141cm x 8,2011-2012
▲ 杨诘苍《十一日谈》绢本重彩裱于画布,十四联,225 x 142 cm x 14,2012-2014
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时期,每天,甚至每小时,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。从3月到7月,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,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,变得坟场遍地,尸骨满野,惨不忍睹。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城堡中避难。他们终日游玩欢宴,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,共住10天讲了百个故事。
人们无情地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,谴责禁欲主义,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。在十日之后,人们还应该讲什么故事呢?杨诘苍说:“爱情,在第十一日,人们从苦难中走出,开始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。”
▲ 杨诘苍《十一日谈》(局部)
▲ 杨诘苍《十一日谈-金日》(局部)
那么,爱真的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吗?一种跨越自然法则的爱。爱究竟是一种自然法则还是非自然法则?在这当中的悖论,人们很难理清其中的逻辑的链条。在《十一日谈》中,世间万物已经停止了纷争,再也没有了屠杀和捕食。它们之间只存在爱,只存在爱的行为——做爱。
如果一切都无了分别心,一切都处于相互的博爱之中,那么物种的界限是理所应当被破除了。生殖界限是会被消除的,在爱的融合中,一切物种在生物层面上,一定是会趋同于一体的,正如人就是宇宙万物,宇宙万物也是人一样。在这里,与世界同一,必然也意味着物种的同一。
▲ 杨诘苍《芥子园-少年和豹》(左) ,《比天堂还奇妙》
▲ 杨诘苍《芥子园-少年和豹》绢本重彩,150 x 140cm,2014-2016
▲ 杨诘苍《比天堂还奇妙-双峰》绢本重彩,95.5 x 121.5 cm,2009
▲ 策展人杨天娜
这看上去是一种乐园,某种让人将信将疑的天堂图景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,同时为艺术家杨诘苍的妻子杨天娜认为,此种风光之间,从人到兽的世间万物呈现出纷繁的交流。物种之间的关系也颇为殊异,包括充满新鲜和好奇的初识、快乐的交流和欢愉的交配。 界限、差异和编见在这里毫无踪影,而平等的互动、关怀和爱则无处不在。艺术家以山水画为样式描绘出来的景色,表现的是一种普世而永恒的自然风光。
策展人杨天娜表示,杨诘苍所创造的这片保证公平交流的幻境,让我们转而反思如今这个所谓全球化的世界。只不过他的 “世界“ 是建于平等、互敬和关爱的原则之上的。《十一日谈》以寓言的手法呈现了一个乌托邦,一个久远的梦。但是, 就如同薄伽丘的《十日谈》这一部故事集以欧洲黑死病为背景—样,杨诘苍这一感官天堂的幻象诞生于如今不乏严重危机和冲突的时刻。无论是平等、尊重、关爱,还是和谐皆是不稳定的。一旦强大与弱小、 顶端与底层之间的 平衡被打破 ,这一切都将被不公、岐视、冷漠、 仇恨和侵略所取代。《十一日谈》提醒我们尽管所有的生命因共同生存于这个世界上而变得不可分割, 和谐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权力游戏。
▲ 杨诘苍个展“六二禅”展览现场
杨诘苍思考的正是关于“邪恶美学”的注释,实际上,杨诘苍认为,须得认识真理,必得从最黑暗的河流中趟过,正如:“欲了解血肉,必在血肉间穿行。”此次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“六二禅”,正是艺术家近些年来的集中思考和展现。
在创作中,艺术家选择了开创了德国纳粹时代的首领——希特勒。为了去进入关于希特勒的意识深处,杨诘苍开始对希特勒1913年前画的一系列花卉写生绘画作品进行临摹。《还是花》每组图像都包含一件忠于原作的临摹品,并以徽宗时期(公元1100 —1125 年)宋画为技巧对其临摹品的再一次临摹。除此之外,几组《还是花》也伴有彩瓷手制的实物,是由德化瓷艺人根据杨诘苍临摹品的又一次的临摹。
策展人杨天娜表示,此次展览的最新作品就是杨诘苍临摹希特勒的《还是花》系列,而最早的作品则是2004年的《阴功轴》:
“他用宋徽宗的风格重新临摹一次,然后又请了泉州德化的陶瓷工人,再临摹一次他的临摹。通过几层的临摹之后,感受到这些画的后面所隐藏的关于灾难的因素,这就是美后面的灾难。关于希特勒的创作计划,早在5年前就在艺术家的头脑里出现了,他一直想加深这个题材。人们会思考这些问题,西方人也会思考:他为什么要把希特勒抬到一个高的台阶上?一位美院教师,为什么要临摹一位考不上美院的落伍少年的画作?通过这样的临摹,他能够学到什么?”
杨天娜表示,对于这次展览而言,整个空间非常大,艺术家也希望此次拿出一些最新的,规模较大的作品,《比天堂还奇妙》和《十一日谈》就是非常大尺寸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展出了艺术家最近十年来的一些思考,他一直都希望通过一些传统画法的技巧,来表达一些当代的问题。
▲ 杨诘苍,“还是花”系列,绢本重彩、水彩、彩瓷,1913-2013
在自画像方面,杨诘苍认为,他的自画像与很多西方艺术家的自画像大相径庭,因为他的自画像并不写实,有一个从象征到抽象的转化。其中展览现场的一幅自画像属于《地下花》系列中的一部分,描绘了青花瓷做成的人类骨骼,它暗含一种能量, 而人类存在可被视为一系列的能量组合。
作品中的人类骨骼被锁住,双手背在后面,卷曲着双腿,头颅低下。杨诘苍在这件作品面前表示,他想起了曾经地主乡绅阶层消亡的时代。中国传统地主乡绅文明是中华社会构建的基石,也是中国士族阶层的基础:
“正如双手被绑在背后,跪在地上被行刑的过程。一把枪从后脑勺那里顶住,然后扳动手枪。受难的人倒下去,但他的尸骨却永远埋藏地下。在那里,有一朵花,正在多年之后开放。这就是‘地下花’,就像龚自珍所写的: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”
▲ 杨诘苍《地下花》景德镇瓷绘,木台,等人尺⼨,2004
这是一种期待,或是一种期许,在艺术家杨诘苍看来,中国士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最优良精神的继承者,正是他们,如夜中的繁星一般,照亮了东方文明。而这一阶层的彻底瓦解,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精神的没落。但在杨诘苍看来,这并不是一个句号,而是一个逗号,他期许着这样的一种士族精神,能在中国重新复苏起来。
他们代表着知识阶层,代表着社会良心的基石,代表着公共权力的平衡,代表着对权势的制约,代表着对公众的启蒙和指引,代表着原乡和大自然回归。如何用艺术,如何用传统之精神,来介入当下,介入社会,唤醒人们的心灵,对于杨诘苍来说,这是一条长久却依然要坚实去走的路。
关于白骨的作品《地下花》和《阴功轴》都出自2004年,也可以说是此次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。它们展现出了一种关于艺术家近十年来的思想线索。在佛家修持法中,有一种被称之为“骨观”,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,通常由不净观、白骨观、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,以息灭对色身的贪恋并厌恶另一半为开悟目的,观想满世界白骨嘈杂的,用来破除我执。
尸陀林,弃尸之处,僧人墓地。唐玄应 《一切经音义》卷十八:“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,此云寒林。其林幽邃而且寒,因以名也。”在尸陀林中,有一尸林怙主,名“独达”或“多翠达波“,是本尊胜乐金刚及空行母的不共护法。古代僧人在尸陀林中修行,是一门重要的法门。尸陀林中最神圣的标志,是佛陀所戴由五个脑壳做成的宝冠,这表示佛陀已将人类的五毒转成了五智,要成为真正的佛陀,而这正是人类在死亡与黑暗面前的觉醒之道。
▲ 杨诘苍《献花少年》铜雕,1924-2014
▲ 杨诘苍,“花环”系列,2004,绢本⼯工笔重彩, 裱在画布上,143 x 111cm
从最黑暗之处,从人类最可怖的灾难之处,无论是文革、死亡、纳粹还是欧洲黑死病。在杨诘苍这里,我们无疑可以看到这样一条线索:趟过灾难。正如那些在历次运动中曾经死去的无数地主乡绅阶层,它们堆砌成尸陀林。他正在从一条最黑暗的山谷中进发,从太阳所熄灭的地方,走向太阳从地平面上的新生。
在这里,在这条道路上,死亡和黑暗是不能被回避的,相反,它们更能使人认识或洞察世间的真相。杨诘苍所走的,正是这样一条道。
展览信息
杨诘苍个展:六二禅
艺术家:杨诘苍
策展人:杨天娜
开幕:2018.9.1, 16:00
时间:2018.9.1 - 2018.10.18
地点: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
(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/李鹏 采访/李鹏 责编/李鹏)
凤凰艺术
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
艺术|展览||对话
这么好的新展览 点图去看看?
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,关注“凤凰艺术”
版权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凤凰艺术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如需获得合作授权,请联系:xiaog@phoenixtv.com.cn。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凤凰艺术”。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